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我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图书馆推出“书香溢满校区悦读成就人生”经典好书荐读活动。
此次活动由专业人员根据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资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角度推荐了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优秀图书100本,同时根据我校师范教育办学特色,另附25本中外文教育类经典图书。
一、中国传统文化
1. 《诗经》 I222.2/10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的画面。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诗经》。
2. 《楚辞》 I222.3/36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影响。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文义诗人,其《天问》中的反复追问,对于我们今天的航天和天文工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3. 《四书》 B222/135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季羡林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思想的世纪”。不管怎么说,它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不读它就永远无法了解中国古代生活。
4. 《周易》 B221/89
周易一书,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学修身。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5. 《论语》 B222/198
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6. 《老子》 B223/243
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机,渗透了无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据说,当代学者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说”时,他们在老子“道”的思想中找到了哲学依据。
7. 《庄子》 B223/128
先不说其生死达观的思想,光是那汪洋恣肆、丰瞻华美的文字,就值得我们击节叩赏。每当背诵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这样的语句,就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散文的源头。
8. 《史记》 K204.2/22
鲁迅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和“列传”,是全书的精华。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史记》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文学著作。读这本书之前读一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许会体会到史记中作者所倾注的深深情感。
9. 《世说新语》 I242.1/252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而这种风度成了一代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
10. 《四书集注》 B222/18
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11. 《颜氏家训》 B823.1/23
耕读世家治家的金科玉律,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并非没有启迪。
12. 《唐诗三百首》 I222.7/277
识字的中国人,谁没有读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诗句呢。而这样的诗句,因为你的反复诵读而失去韵味了吗?没有,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13. 《宋词三百首》 I222.8/289
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宋词中有一种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想境界。
14. 《元曲三百首》 I222.9/21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15.《人间词话》 I207.23/293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
16. 《菜根谭》 B825/72
这不是一部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谈论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好处。
17. 《古文观止》 H194.1/154
《古文观止》是迄今为止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写作名篇较精的一本古文书。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
18. 《容斋随笔》 Z429.44/13
《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不有所论说,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
19. 《三国演义》 I242.4/3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即使有了电视电影,也有些书是不能取代的,比如说《三国》。
20. 《水浒传》 I242.4/79
小时候,有多少人曾经可以完整地背下一百零八将的座次与外号?
21. 《西游记》 I242.4/55
相信不会没有人没看过这本书吧。如果看过,再看一遍。
22. 《东周列国志》 I242.4/19
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方法。
23. 《红楼梦》 I242.4/1
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不能说你曾经读过书。
24. 《聊斋志异》 I242.1/55
很优美的文字,很奇诡的想象,很缠绵的故事。
25. 《儒林外史》 I242.4/13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26. 《鲁迅选集》 I210.2/32
在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是选得最多的,有太多的理由这样做。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能拥有鲁迅是幸运的,他的文章永远值得一读再读。
27. 《家》 I246.5/366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揭示了封建旧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
28. 《骆驼祥子》 I246.5/421
祥子从一个勤劳壮实的劳动人民最终堕落到吃喝嫖赌的过程也许要归因于他的那个社会,但在现实当中,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梦想的破灭,是放弃还是坚持,却是我们读这本书可以思考的问题。
29. 《边城》 I246.5/431
沈从文是中国作家中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沈从文是中国的川端康成,沈从文的湘西就象川端康成的伊豆,你可以说它原始,可以说它野蛮,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它很美。
30. 《雷雨》 I234/165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迄今为止无法逾越的高峰。如果说,戏剧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冲突”的话,那么,这种“冲突”在《雷雨》中达到了极致。剧本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炼含蓄,潜台词极为丰富。
31. 《围城》 I246.5/13
中国式幽默与西方式幽默相结合的典范,每个读者都可以在方鸿渐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书中刻画每个人都神形毕现,让人在忍俊不禁之后又感慨颇深。《围城》把人写透了,也把世界写透了。
32. 《京华烟云》 I246.5/47
通过北平曾、姚等几大家庭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恩怨怨,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
33. 《倾城之恋》 I246.7/133
张爱玲是真正的才女,她的文章很女性,但比当今流行的小女人文章却要大气的多。她的譬喻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洇开在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眼泪。”这样的句子让人过目不忘。
34. 《子夜》 I246.5/367
茅盾先生笔下的这一部《子夜》,写的是1930年的上海滩。其实,只不过就是1930年间的三四个月而已。不过,这短短的三四个月,端的可比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了。
35. 《傅雷家书》 I267/124
傅雷可以是享誉世界的大翻译家,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36. 《城南旧事》 I247.7/658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本书,是和一首歌,一部电影联系在一起的。细腻、感伤,如老歌,如黑白电影。
37. 《舒婷的诗》 I227/54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都是中学已经接触过的篇章。很多当代年青人爱诗是从舒婷开始的。舒婷不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也是一个很出色的散文家。
38. 《平凡的世界》 I247.5/940
茅盾文学奖作品。农村来的同学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更加亲切,也更容易理解孙少平的感受。早逝的路遥也许会因为这本书而不朽。
39. 《我与地坛》 I267.1/987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写的东西却并不悲观,相反,有一种静观世界的睿智和达观。《我与地坛》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其中关于母亲的章节催人泪下。
40. 《文化苦旅》 I267/914
1990年,余秋雨决定走出书斋,一个人背负着文化出行的情景。这决不仅仅是一本游记,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眼中的名山大川不仅仅是常人眼中的山水,而是山水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
41. 《我的精神家园》 I267/896
王小波是又一个早逝的天才的明证。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的成就是多元的。特别是他的杂文,有人把他比作当代的鲁迅。
42. 《长恨歌》 I247.5/3585
茅盾文学奖作品。《长恨歌》是王安忆沉积了多年的潜心之作,果然不同凡响。其中关于“上海弄堂”的描写让人想起《巴黎圣母院》,是真正的小说家的语言。
43. 《丑陋的中国人》 I267.1/341
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人的丑陋面,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次受到严厉检讨。
44. 《白鹿原》 I247.5/1696
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45. 《浮躁》 I247.5/1118
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本书是贾平凹“商州系列”的第一部,它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上的实力派地位。
第三部分:外国文学
46. 《圣经故事》 B971/33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不了解它,就很难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圣经》原文的国内译文比较呆板,因此,不妨读读《圣经故事》。
47. 《荷马史诗》 I545.2/2 I545.2/3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也是古希腊文明留给世界的最伟大的遗产。特别推荐由傅东华译的《伊利亚特》和由杨宪益译的《奥德修纪》,两部译著都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希腊古诗的朴素与单纯。
48. 《堂吉诃德》 I551.4/21
俄罗斯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在欧洲的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49.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I561.44/241
莎士比亚和歌德被公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他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探索和语言的华美灿烂也使一代代的读者陶醉。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语言,或者为使你的文学鉴赏能力超越一般水平,想选择一部反复精读的书,莎剧都是最佳选择。
50. 《鲁滨逊漂流记》 I561.4/33
小说的魅力在于,把一段明显虚构的故事写得像作者亲身经历的自叙那样具体、逼真、可信。本书是一曲人的生存能力的赞歌。本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不管人类社会多么不尽人意,人也决不可能孤独的生存,我们需要人群。”
51. 《大卫·科波菲尔》 I561.4/106
作者狄更斯说,“大卫·科波菲尔是我最疼爱的孩子。”这本书中表现了作者以深刻的漫画笔法勾勒人物形象,探测人物灵魂的超常能力。他幽默的语言也属世界一流。
52. 《简·爱》 I561.4/34
“别以为我穷,我不漂亮,我就没有尊严。最终我们都将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对罗彻斯特说的。简的追求和个性是这部书受到一代代青年尤其是女青年喜爱的根本原因。一个不漂亮的穷姑娘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既具备女性的柔情,又有丰富的女性的心机与理智,使读者在追踪她的命运的同时又对她充满了敬佩。
53. 《呼啸山庄》 I561.4/46
作者是《简·爱》作者的妹妹,本书问世后的很长时间都受到冷落。进入20世纪后,这本书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它的文学地位超过了《简·爱》。它对于人类心理的极限状态的深刻探索受到了高度推崇。读过它的人再也不可能忘掉其中阴森、恐怖的气氛及激烈的情感状态。
54. 《牛虻》 I562.4/3
一本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文学。小说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在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矛盾焦点集中体现在他与生父蒙太尼的关系上。作者结尾对牛虻慷慨就义的描写,成为画龙点晴之笔。
55.《忏悔录》 I565.4/328
本书是作者卢梭的自传,以深刻的内省、惊人的坦率和对文明的批判著称于世。阅读卢梭是一场情感教育,你将从中学会真诚。
56. 《红与黑》 I565.4/4
本书在全世界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最完美的长篇小说之一。对人在行动中的心灵的冲突、斗争、算计、期盼等心理状态的高度精确的刻画使本书拥有“灵魂的哲学与诗”的美誉。
57. 《悲惨世界》 I565.4/343
雨果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本人同时也是大诗人,他的语言具有交响乐一般宏伟壮丽的特征。对于苦难的感受,对下层人民博大的同情使他的作品感动着一代代的读者。
58. 《欧也妮·葛朗台》 I565.4/185
作者巴尔扎克是描绘各种生活画面的大师,也是描写人类欲望的大师。本书中的葛朗台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59. 《基度山伯爵》 I560.4/1
这本书情节紧张、扣人心弦,非常具有可读性。不妨选它作为西方文学的入门书。
60. 《茶花女》 I565.44/28
作者是大仲马的儿子。这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中华荡子魂”的巨大反响,至今仍受到我国读者的广泛喜爱。
61. 《包法利夫人》 I565.4/269
一幅道地的法国十九世纪的风俗画,包法利夫人爱幻想,一心向往浪漫的生活.可是,她与包法利先生的生活让她...
62.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 I565.4/311
莫泊桑的小说的最大魅力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心选择和高度简洁传神的描写。回顾一下中学时学过的《项链》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63. 《约翰·克里斯朵夫》 I560.4/34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一个音乐家的成长史,其中有贝多芬的影子,也有罗兰自己的影子。不仅是小说,也是诗。
64. 《情人》 I565.4/265
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
65. 《恶之花》 I565.2/11
一本不太容易读的诗集。但据说,文学现代化的“0公里”标在此。
66. 《小王子》 I565.8/10
写给成年人看的哲理性童话。
67. 《少年维特的烦恼》 I516.4/173
歌德最伟大的著作是诗歌《浮士德》,但那本书适合在有了充分的文化准备之后再阅读,所以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从中可以体会这位大文豪的特色。本书以书信体小说的体裁,借维特之口,写出他在社会生活和爱情遭遇中的爱和恨,欢乐和烦恼。
68.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I514.4/1
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昆德拉的小说有很大的哲理性,他的书只能细细地读、细细地品。但就算你不看这本书,记住这个标题也是好的。
69. 《罗亭》 I512.4/2113
屠格涅夫被喻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精美典雅,具有抒情诗的味道,非常耐读。特别是他的四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每一部都是经典。
70.《罪与罚》 I512.4/2119
本书中对于犯罪心理的描述,对处于疯狂的临界点的精神状态的天才描绘,几乎能把读者本人卷入到那种梦魇般的境地。这是一部具有魔力的作品,阅读它将会是一种精神上的历险。
71. 《安娜·卡列尼娜》 I512.4/2103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只要贡献出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它就无愧于这个世界了。”本书中的安娜是世界文学女性画廊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
72. 《战争与和平》 I512.4/117
我个人认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战争小说有两部,一部是《战争与和平》、一部是《静静的顿河》,都是由俄罗斯民族贡献给世界的。
73. 《复活》 I512.4/99
这是托尔斯泰的晚年作品,他也凭借此书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
74. 《契诃夫小说全集》 I512.4/2088
天才的讽刺与感伤情调是契诃夫小说的两大特征。他能用一个细节或一句话代替别的作家的几页。
75. 《静静的顿河》 I512.4/919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战争小说的鸿篇巨制。作者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家,本书中没有任何说教和议论,它的主旨是个人在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中,被一种盲目的力量裹挟着,无法把握自身的命运。
76. 《汤姆·索亚历险记》 I712.4/123
汤姆·索亚是个被姨妈忙乱养的少年,他厌恶家庭、学业校乃至社会那种呆板枯燥、毫玩生气的现实,总是喜欢四处探险,幻想着干一番大事业.于是,他和他的伙伴开始了一系列的寻宝活动……
77. 《草叶集》 I710.2/4
虽然是诗人,但惠特曼不是以一种文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而是以一个真正的美国创业者、劳动者的身份体验世界,他的诗中最普通的物象都可以入诗,最淳朴的感情以最博大的气势以诗的韵律歌唱出来。
78. 《马丁·伊登》 I712.4/205
作者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开拓者,本书是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和代表作品。它描写了水手出身的作家马丁·伊登的艰苦奋斗道路。它的英文版也比较好读。
79. 《老人与海》 I712.4/324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很独特,他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老人与海》是一本很薄的小说,但却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有可能的话可以看一看这本书的原著,并可以大声诵读。
80. 《飘》 I712.45/180
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对于我们本来是非常陌生的,《飘》却通过一个叫斯嘉丽的女子掀开了它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见了许多肮脏和美丽并存的事物。
81.《喧哗与躁动》 I712.4/523
福克纳用自己的作品引证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作品越具有本土性,也就越具有世界性。”
82. 《麦田里的守望者》 I712.4/545
美国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作品。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了自己被学校开除以后,在纽约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
83. 《瓦尔登湖》 I712.6/81
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84. 《了不起的盖茨比》 I712.4/354
很容易读的一本小说,却有很深刻的内涵。
85. 《百年孤独》 I770.4/16
百年孤独乃是过去五十年来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杰作。小说以虚构市镇马孔多(Macondo)的荣衰作为拉洲丁美百年沧桑的缩影。以奇诡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独裁,斗争和流血的历史,以及遗忘和孤独的主题。故事讲述一个光怪陆离的布恩迪亚(Buendía)家族在一百年间,六代人因权力与情欲的轮回上演兴衰起落。
86. 《城堡》 I521.45/4
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卡夫卡的叙事像机器一样冷漠而精确。
87. 《雪国》 I313.4/283
一种不露声色的沉着与冷静,川端康成的小说有点象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总有一星半点的禅意在里面。
88. 《挪威的森林》 I313.4/128
汉堡机场一曲忧郁的《挪威的森林》,复苏了主人公渡边感伤的二十岁记忆:娴静腼腆、多愁善感的直子,是他动情倾心的女孩……纯而又纯的青春情感,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
89. 《泰戈尔诗选》 I351.2/5
在国外的诗歌中,泰戈尔的诗歌是最优美的,而它的翻译也是最精美的,因为译者中有冰心、郑振铎等。
90. 《纪伯伦散文诗经典》 I378.2/7
纪伯伦的散文诗很经典,哲思、理性、遐想,都不缺。
第四部分:其它
91. 《中国通史》 K20/90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这套书改变了历史一本正经的面目,让历史充满趣味性。而其亦文亦白的行文也颇有意思。
92. 《万历十五年》 K248/83
这本书告诉大家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也就是所谓“大历史”的概念。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有一种如遭电击的感觉。希望黄仁宇有一百只脚,太多的历史匠只配给他擦鞋。
93. 《中国哲学史新编》 B2/8
冯友兰先生学贯中西,将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先秦)和经学时代(汉至清)。他认为中国哲学多讲内对外王之道,因而他的书读来条理明晰,层次分明,书卷气极浓,又不乏金石声。
94. 《西方哲学史》 B5/27
一本很好的西方哲学入门书。
95. 《理想国》 B502/4
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9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B516/302
尼采不是一个逻辑很严密的哲学家,他本身还是个诗人,他的哲学被称为是诗化哲学,这反倒让他的书比别的哲学家的好读的多。
97.《苏菲的世界》 I533.4/4
作者曾在高中担任哲学教师多年,精通哲学、文学与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使他的这本哲学史也格外适合青少年作为哲学的入门书。
98. 《英语国家史略》 K561/7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庞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们的存在,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强有力地左右着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30年的伟大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帝国画卷。
99. 《时间简史》 P159/6
当代物理学家关于宇宙构成以及演化理论的权威性总结。
100. 《世界文明史》 K103/159
生活是多样的。历史的事实和记载已经表明,地理条件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分散在全球的生活群体发展出各自的生产方式、组织类型和思想观念。即便这些因素会随着交往的扩大而彼此互动,乃至构成共识与交集,但这种互动和交集仍是生活多样性的结果,甚至还会因为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而使其多样性变得愈发明显。在这部由西方学者编撰的《世界文明史》中,我们既能看到西方的历史,也能看到非西方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读到大量关于西方与非西方之间互动的历史。
附:大学生必读的教育类书籍
1.《陶行知全集》陶行知著 G4-52/2
2.《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 第四借阅室 G4-53/66
3.《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G4-53/32
4.《民主主义与教育》(美)杜威 G40-06/5
5.《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苏]巴班斯基 G421/4
6.《学习理论》(美) 戴尔·H.申克著 G791/86
7.《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美) 威廉·维尔斯马著 G40-03/51
8.《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美)拉泽尔著 G632.4/117
9.《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斯宾塞著 G78/1171
10.《教育诗》(苏)马卡连柯著 I512.4/187
11.《普通教育学》(德)底特利希·本纳著 G40/184
12.《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主编 G40-09/14
13.《教育基础》(美)阿伦·奥恩斯坦著 G571.2/11
14.《教育心理学》李伯黍等主编 G44/50
15.《科学与教育》(英)托·亨·赫胥黎著 G40-05/13
16.《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 G40-09/7
17.《成功智力教学》(美)斯腾伯格 G632.4/52
18.《人的教育》(德)福禄培尔 G610/11
19.《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 G40-53/7
20.《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著 G40-012/60
21.《顺生论》张中行著 B821/180
22.《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 F270/711
23.《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 G40/124
24.《儿童发展》(美) 劳拉·E. 贝克著 B844.1/150
25.《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美)罗森塔尔著 G42/73